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2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64篇
电工技术   35篇
综合类   90篇
化学工业   10篇
金属工艺   4篇
机械仪表   12篇
建筑科学   112篇
矿业工程   28篇
能源动力   43篇
轻工业   12篇
水利工程   126篇
石油天然气   35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36篇
冶金工业   8篇
原子能技术   12篇
自动化技术   69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巴嘎榨岛状多年冻土的成因分析,并结合钻探,物探,测温等综合勘探的技术,查明了该段多年冻土的工程地质条件,为铁路设计和施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青藏铁路站场路基比一般铁路路基宽度大,为此,在清水河高温细粒土地段进行了专门的现场试验研究。通过采用不同深度处地温场变化、上限变化、阴阳坡温度变化以及积温等分析方法,对该试验段3个冻融循环过程中监测到的温度场分析,并与普通路基的温度场数据进行对比。通过分析可以看出,站场路基下人为上限的上升幅度比普通路堤要大,路基表面以下同样深度处的地温,站场路基下的地温要低于普通路堤下的地温,因此路堤宽度较大的站场路基对多年冻土的保温效果比普通宽度的路堤好。由变形观测数据看出,冻胀量较小,变形主要为沉降变形,路堤阳坡冻胀板的变形量要大于路堤阴坡相应位置的冻胀板变形量。阳坡上层冻胀板最大沉降量是0.241 m;下层冻胀板最大沉降量0.237 m,且随着时间推移,变形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3.
降低青藏铁路格拉段变电站接地电阻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青藏铁路格拉段经过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地区,其地理条件较为特殊,目前,国内外在该地区变电站接地系统设计和工程经验等方面尚属空白。指出高纬度、高海拔、低气温是青藏铁路格拉段形成多年冻土的重要原因,冻土上限深度平均在1.5m~4m。提出可采用自然接地体,降低接地电阻要求,有利的地理条件和物理降阻剂等方式降低该地区变电站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为青藏铁路变电站接地系统的设计和实施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冷却路基技术现场实效监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青藏铁路现场实体工程为背景,选用块石路堤、块石护坡和通风管路堤主动冷却措施进行现场实体工群试验,通过对路基内温度场的监测,研究这些措施对保护冻土的作用及效果。分析结果表明,2个冻融周期后,块石护坡路基、通风管路基和块石路基均具有一定的调节降温作用,有利于下覆多年冻土的保护。但是冻土上限的抬升需要消耗下部土体的冷能来实现,说明冻上路基温度场还处于不稳定阶段。  相似文献   
5.
王竹  魏秦  贺勇 《建筑学报》2004,(3):32-35
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重点资助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在“黄土高原绿色窑居住区研究的科学基础与方法论”(详见《建筑学报》2002.4)的基础上,针对传统窑居研究的现代意义和对其“原型”的解析,以及绿色窑居体系“地域基因”的架构。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分析黑球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依据青藏铁路某被动太阳房试验数据研究,分析了太阳房室内黑球温度、空气温度和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之间的关系,提出用室内黑球温度和室内空气温度以及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的温差来评价房间热舒适性的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东部与西部高原各种建筑材料使用性能的历史及现状特点,寻找它们之间材料使用寿命的差异,提出新材料的使用范围和条件。重点研究了盐湖及超盐渍土地区化学作用和物理作用对混凝土侵蚀破坏的机理,提出增强研究区内混凝土工程耐久性的措施,提供了耐腐蚀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及外加剂类型。从而对今后在西部高海拔、高寒地区修建混凝土建筑物及其它材质的建筑物提供科学依据,为西部高原地区重大基础建设工程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针对青藏铁路冻土带路基下沉问题,为了实现高原机车转向架低动力作用,基于车辆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建立了两种不同悬挂方案的高原机车动力学模型,研究了不同一、二系悬挂刚度比μ对车体、构架以及轮轨垂向振动的影响。发现一、二系悬挂刚度比在0.5~3范围内变化时,轮轨垂向力和构架垂向振动加速度增大了11.24%和12.2%,车体平稳性指标和垂向加速度分别减小了11.3%和15%,并分析了高原线路上两种悬挂方案机车动力学特性。计算结果表明,选择刚度较大的二系悬挂,虽然一定程度上恶化车体平稳性指标,但较小的一系刚度在中低速范围内,能够降低由轨道不平顺引起轮轨垂向冲击,显著抑制了对轨下部分损伤较大的低频振动,减小运行过程中机车对轨下部分的损害。  相似文献   
9.
青藏高原东南三江流域滑坡灾害发育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青藏高原东南三江流域横跨青藏高原东南的高山峡谷区与藏北高原区,地形地貌与气候特征差异大,新构造运动与地震活动强烈,致使该区地质环境脆弱、地质灾害频发、灾害链特征显著,对区内人民生命财产和工程建设的安全、重要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营构成了严重威胁。本文在利用遥感解译确定青藏高原东南三江流域滑坡灾害空间分布的基础上,探讨滑坡灾害的发育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利用GoogeEarth影像结合现场调查进行滑坡灾害的遥感解译,得到滑坡灾害类型及其空间分布;采用分辨率为90m的SRTM数字高程模型(DEM)进行地形地貌特征分析,得到研究区海拔高程、地形坡度、坡向、相对高差栅格图层;以1:50万地质图的地层岩性为基础进行岩组划分并栅格化形成地层岩组栅格图层,以1:50万地质图中的主要断层为基础并与1:150万青藏高原及邻区大地构造图中的主要断裂进行整编后进行缓冲区分析形成距主要断裂的距离图层;根据1:150万青藏高原及邻区大地构造图获得研究区大地构造单元图层。对上述栅格图层分别进行分带、分类后与滑坡灾害空间分布图层进行叠加分析,以滑坡所占面积的百分比为依据绘制直方图,从而得到研究区滑坡灾害的主要发育特征。 在面积为46.2万km2的青藏高原东南三江流域范围内,累计解译面积不小于0.001km2的滑坡灾害60315处,包括滑坡体、崩塌堆积体和变形体3类;以滑坡体为主,占总数的97.73%。滑坡灾害空间分布具有沿深切峡谷成带分布,沿部分断裂构造,如巴塘断裂、维西-乔后断裂、苏哇龙-雄松断裂的拉哇-昌波段等密集分布的特点。从滑坡所占面积的百分比直方图可以看出,滑坡灾害多发育在坡度20~30°、高程小于4000m、相对高差超过1000m的斜坡内。在18类地层岩组中,碎屑岩、板岩夹灰岩组合、泥页岩与粉砂岩组、蛇绿混杂岩、板岩与千枚岩岩组、火山岩等5类为滑坡灾害发育的明显优势岩组。在25个大地构造单元中,金沙江蛇绿混杂岩、中咱碳酸盐台地、那曲-洛隆弧前盆地、保山陆表海盆地、盐源-丽江陆缘裂谷盆地、北澜沧江蛇绿混杂岩、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等7个为滑坡灾害明显优势发育的构造单元。尽管距主要断裂距离、坡向对滑坡灾害发育有一定影响,但不显著。 由此可见,青藏高原东南三江流域滑坡灾害发育,影响滑坡灾害发育的地形地貌与地质因素主要为地形坡度、高程、相对高差、地层岩组及大地构造单元,距主要断裂的距离、坡向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2,4-二羟基苯甲酸铅铜盐对Al/RDX-CMDB推进剂燃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2,4-二羟基苯甲酸铅铜盐(Pb/Cu-SDHB)单独或与其它催化剂复合后对含Al粉和黑索今(RDX)改性双基(Al/RDX-CMDB)推进剂燃烧性能的影响,采用吸收-压延方法制备了推进剂样品,用靶线法测试了推进剂燃速。结果表明:Pb/Cu-SDHB能有效调节推进剂燃烧性能,显著提高了Al/RDX-CMDB推进剂的燃速,并明显降低了压强指数;3.0%Pb/Cu-SDHB与0.65%炭黑复合后使Al/RDX-CMDB推进剂在10~15MPa的压强指数降低至-0.1,10MPa下燃速超过20m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